【www.2jpsf.com--故事】
毛澤東,字潤之,筆名子任。湖南湘潭人。他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,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和毛澤東的故事六篇,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和毛澤東的故事1
親手工作算自己的勞動
四川閬中人熊云,1933年參加紅軍,曾任中央軍委機要科譯電員,華北特種兵新建工廠政委。1983年6月,我還在編輯《星火燎原》的時候,聽他講了毛**在延安參加大型生產運動時的經歷,至今記憶猶新。
1942年底,延安大規模生產運動開始后,毛**更加忙碌。他有一個習慣,喜歡晚上工作,有時候忙碌是通宵。這樣,毛**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。在大規模的生產運動中,他經常忙碌一晚,第二天下午照常和中央機關的同志一起去工作。
當時熊云在中央機要科當譯電員,和**一起住在棗園。棗園有一排窯洞,用兩面墻隔成三個院,**住在北邊的院子里,機要科住在中間的院子里。
機要科的同志們看到**工作那么忙,休息時間卻那么少,很擔心他累壞了身體。趁**到地上去的時候,他們幾個機要員一合計,就搶著跑到**面前,提出幫他挖地。**慈祥地笑了笑,看著他們這群十六七歲的年輕人,揮手示意不讓他們幫忙,并說:你挖的地,不算我的勞動,親手干才算自己的勞動。
就這樣,毛**花了幾個下午,親手挖了兩畝多地,在地上澆了水,施肥,種了番茄、辣椒等蔬菜。不久,綠色的蔬菜和豐富的果實使棗園的后山坡更加美麗。
看著這豐收的景象,中央機要科的同志們非常感慨,因為在這片土地上,灑下了毛**辛勤勞動的汗水!
和毛澤東的故事2
毛**對毛岸英“約法三章”
“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”這是毛**對自己兒子的“約法三章”。一些領導干部的腐敗,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發的,如果他們也用毛澤東的這個“約法三章”,黨內又何來因子女而產生的腐敗呢?
田志芳,四川廣安人。1933年參加紅軍,抗日戰爭時期曾任營長、團參謀長,建國后,曾任東北軍區后勤部車管處處長、沈陽軍區后勤部軍事代辦處顧問。如今回想起,1983年12月他跟我說的延安時期毛**對兒了毛岸英嚴格要求的故事,對毛**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。
1946年初夏的一天,在中央機關大食堂吃晚飯時,田志芳發現新來了一位同志,高個、寬肩、體格健壯,著一身洗得干干凈凈的藍布軍裝,顯得很精干。他發現這人有些面熟,在哪見過呢?尋思半天,可怎么也沒想起來。
吃完晚飯,田志芳來到楊家嶺溝口的花園。這里原來是個墓地,叫楊家墳。中央機關搬到楊家嶺后,就在這里種上花草、瓜菜,便成了個小花園。這會兒,紅茸茸的雞冠花、紫幽幽的牽?;?、黃橙橙的南瓜連成一片,別有一番情趣。
田志芳在一個石羊背上坐下,掏出整風文件準備看上兩頁。這時,只見自然科學院院長徐特立和一個青年慢慢走來,細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。他們一邊走,一邊親切交談,從他身旁走過。他連忙問身邊的一位同志:“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誰???”
“那是毛岸英同志,剛從蘇聯回來?!?/p>
“毛岸英?”
“就是毛**的兒子?!?/p>
哦!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腦門,怪不得面熟呢,原來是毛**的兒子。
可他又有了疑問:“怎么毛**的兒子還和咱們一起吃大灶?他剛從蘇聯回來,能吃慣咱這小米飯、山藥蛋?”
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說:“毛**一向對自己要求嚴格,給毛岸英‘約法三章’,要他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?!卑?,原來是這樣。
過了一段時間,看不到毛岸英同志來大食堂吃飯了。后來,在國民黨向解放區大舉進攻的前夕,毛岸英又回來了。他的臉變黑了,身體也瘦了。一打聽,原來是毛**把自己的兒子派到最艱苦的山區,上“勞動大學”去了。在那兒,他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。
身為領袖的毛澤東同志,對自己的子女嚴格要求,使邊區軍民很受教育。由于黨的領導同志都這樣以身作則,所以,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風。
和毛澤東的故事3
毛澤東的讀書習慣在青少年時期開始養成,他一生與書,與圖書館結下不解之緣;同時,在毛澤東身上,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,總是緊緊結合在一起,這成為毛澤東一步步成長,直到成為偉人必不可少的條件??梢哉f,是讀書和實踐哺育了毛澤東的成長,同時養育了他的豪氣。
唐家坨藏書的蓄積
毛澤東出生在韶山沖一個農民的家庭,這里交通不便、風氣閉塞,他兩歲至八歲在外婆家唐家坨度過,且在整個少年時代,他經常去外婆家,尤其是1906年到1909年間那一段輟學的時間,外婆家的藏書和表兄文運昌從新式學堂帶回來的新書,極大地慰藉和豐富了毛澤東的少年生活,更重要的是引領了他未來的方向。
湘鄉在清康熙三十五年(1696年)將全縣劃成12個鄉,鄉以下劃分為44個都和3個坊,都以下分區,區以下分牌;分別由都總、區總、牌頭行使管理職權。唐家坨屬于湘鄉縣鳳音鄉第四都,毛澤東的七舅文正興(字玉瑞)當著都總。毛澤東來到這里時,外婆家已是一個大屋場,擁有房屋90多間,田地140畝;里外住著許多文姓人家。房屋的東頭即是外祖父文芝儀家,西頭則住著叔外祖父文芝祥一家。整個一幢屋,取名“三芝堂”,表示三兄弟——芝蘭、芝儀、芝祥共有,正堂屋大門貼著一個大大的“?!弊?,兩旁寫著對聯:潼川世業,潞澤家聲;橫批:介景綏多。
對聯昭示著文家的來歷、郡望和家風。堂屋里滿室書香,正中有神龕和一塊“天地君親師”的牌匾。神龕兩旁掛著一副對聯:洛社英鳳昌百代;文山浩氣壯千秋。這是毛澤東的八舅文正瑩(即文玉欽)所寫。聯中的“洛社”“文山”分別指三國時期魏國的大將文聘和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,均系文氏祖先里赫赫有名的杰出人物。
堂屋兩邊還掛著3塊橫匾,一塊是親友送給毛澤東的外曾祖母賀氏的“貞松長茂”;一塊是送給毛澤東的外婆賀氏的“厚德延年”,還有一塊是送給毛澤東的八舅文玉欽的“積厚流光”。
毛澤東大約在1896年春來到唐家坨,也就是他的弟弟澤民將要出生的時候。毛澤東的八舅文玉欽為人正直,注重節操,又是讀書人,他在家開設蒙館,毛澤東向八舅要求讀書,八舅認為外甥還不到開蒙的年紀,只讓他旁聽。
外祖家風對早年毛澤東曾發生極為深刻的影響,特別是在成才、讀書方面發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。
從讀書方面來說,直接影響毛澤東的是八舅文正瑩。
文正瑩(1859—1929),字玉聯,號玉欽。他是毛澤東母親文七妹的二哥、毛澤東的二舅父,因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八,所以毛澤東稱他為八舅。文正瑩是一位正直而溫和的鄉中儒士,在家中開了個小私塾,教族中子弟讀書識字。
難能可貴的是,毛澤東外婆家有一間藏書室,藏書包括四書、五經、唐詩宋詞、百家經典及明清小說等,八舅是毛澤東幼兒時的啟蒙老師,八舅的書齋就是毛澤東人生的第一座圖書館。
新中國成立后,毛澤東外婆家唐家坨移交給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一批珍貴的古籍,這些書相當一部分是毛澤東少年時代讀過的,計有:乾隆丁亥(1767年)刊印的《御批通鑒輯覽》58冊;清嘉慶十三年(1808年)刊印的《禮記精義》1冊、《周易精義》1冊;同治三年(1864年)刊印的《尚書》4冊、《禮記》10冊、《詩經》4冊;同治八年(1869年)刊印的《續資治通鑒》60冊;光緒元年(1875年)夏刊印的《資治通鑒》104冊;1926年刊印的《飲冰室文集》41冊;另有《十三經注疏》3冊、《論語》2冊。
當然,唐家坨的藏書數量遠遠不只上述這些,僅從歷經數十年殘留和移交的這些書中,可見文家讀書氛圍之濃厚,對毛澤東影響之深遠,特別是《資治通鑒》《續資治通鑒》《御批歷代通鑒輯覽》,更是毛澤東一生中讀得最多,受影響最大的書籍,其初讀極有可能就是從他舅舅的藏書室開始的。至于《詩經》《尚書》《周易》《禮記》《十三經》這些國學經典也頗早進入到毛澤東的閱讀視野,即使幼年時期還不可能有能力閱讀,但在毛澤東的少年時代,在他不斷地往返于舅舅家唐家坨與自己家韶山沖期間,他是閱讀甚至深讀過的。
毛澤東在舅舅家讀過的書除了國學經典和各種古籍,還有時論新書。
詠昌先生,書十一本,內《盛世危言》失布匣,《新民叢報》損去首葉,抱歉之至,尚希原諒。
澤東敬白
正月十一日
又國文教科書二本,信一封。
文運昌是毛澤東舅舅的兒子,即毛澤東的表兄,也是毛澤東早年讀書的引路人之一。這個還書便條是有關毛澤東借書的最早的實證。
東茅塘藏書的熏陶
1909年,毛澤東輟學3年后,得到重新入學的機會:父親輸了一場官司,山林被霸占,毛澤東趁機向父親提出重新讀書的要求。父親想:兒子要能學會打官司,也可為自己爭一口氣!韶山沖東茅塘附近的烏龜頸,有一位懂得官場世故的老先生在家授徒?!拔业揭粋€失業的法科學生家里,在那里讀了半年書?!泵珴蓶|回憶的“失業的法科學生”是指毛岱鐘,毛岱鐘的父親就是毛澤東的老師毛簡臣。
毛簡臣,又名恩镕,字羽儀,是毛澤東的本族叔祖父,其父毛相才(派名祖南)與毛澤東曾祖父毛祖人為堂兄弟。他是1881年二修《韶山毛氏族譜》的繕寫和校閱以及1911年三修族譜的編修。
毛簡臣青年時代投湘軍,隨左宗棠部遠征新疆,充當錢糧師爺;他善于記賬,能雙手打算盤。1900年,也就是毛澤東7歲時才回到韶山,種田兼教書。
1909年前后的毛澤東,求知欲望頗強,他不喜歡學打官司,因此在毛簡臣門下只讀半年,就轉到他非常敬佩的毛麓鐘先生那里去了。
毛麓鐘譜名毛貽訓,學名紹芳,字麓鐘,號云閣,生于清同治五年(公元1866年)農歷十月二十四日。祖父毛蘭芳與毛澤東的曾祖父毛祖人系堂兄弟,既有文才,又善辭令,其父毛鼎臣有5個兒子,毛福生居長,毛麓鐘排行老二,還有壽生、喜生、全生。清光緒十八年(1892年),毛麓鐘中了長沙府學秀才。他青年時代投軍,甲午戰爭后,辭職回鄉,以“韶山小隱人”自居。
毛麓鐘的家在東茅塘。這里也是毛澤東的祖居地,毛麓鐘與毛澤東的父親是共曾祖父的堂兄弟。早在毛麓鐘祖父毛蘭芳手里,就在這里創辦一所私塾,叫作面山樓,這是韶山沖最出名,育人成果最大的私塾。毛蘭芳給面山樓留下大量詩書及他自己的手稿(包括一套完整的《毛氏族譜》);毛蘭芳之后,毛福生、毛麓鐘又添置許多經史子集,結果,這里成了一座小型圖書館,毛澤東大開眼界,遍覽群書,尤其還讀了一些帶有新潮意味的書籍——這是毛澤東少年時代在韶山接觸各種書刊最多的一次,由此生發了對中國歷史的濃厚興趣。
毛麓鐘的侄兒、毛澤東的堂兄毛宇居這樣記述這間藏書樓:
予與季叔輩尚在童年,只知嬉戲,叔父(指毛麓鐘)時嚴加課讀,常率讀書于住宅面山樓,每日課以經文;迨予年稍長,常指歷藏之書籍告之曰:某篋為蘭芳公之手冊,某篋為汝亡父臣公(即毛恩甫)之遺稿,某篋為予手所購訂。均經批點,無不一字一珠,宜珍惜之。
在毛蘭芳先生留下的面山樓,毛麓鐘慧眼識才,將毛澤東收為學生。于是,繼舅舅的“鄉村圖書館”之后,毛澤東又在他人生的第一階段極為難得地得到第二座“鄉村圖書館”。他在這里受到了毛麓鐘先生的精心培育,正是有了面山樓書籍的熏陶和毛麓鐘先生的指引,毛澤東有了對中國歷史的濃厚興趣和當時中國前途命運的強烈關注,并下決心離開韶山,走向外面的世界。
少年毛澤東讀書的經歷,讓人們清楚地了解到:書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從韶山地方的非正規的“鄉村圖書館”到湖南省城的圖書館再到京城的北京大學圖書館,讀書養育了毛澤東的豪氣,讀書成為毛澤東人生不可或缺的內容。
和毛澤東的故事4
“少年易老學難成,一寸光陰不可輕”。是啊,年少的時光美好且短暫,如果不在最好的年華做最有意義的事,那青春才是真的被辜負了。韶華不為少年留,沒有人可以永遠年少。正因如此,童年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寶貴也最值得珍藏的記憶。不如我們一起穿越回過去,“看一看”年少青春的偉人們在做什么,聽一聽他們都有哪些童年的故事。
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縣的毛澤東,是地地道道農民的兒子。
祖父毛翼臣,名恩普,是個老實厚道的農民。1878年與哥哥毛德臣分家,從韶山東搬到了韶山沖的上南岸,建了五間茅草屋。他的一生都為貧窮所困,后來連祖上留下的部分田產也都典當出去了。
父親毛順生,名貽昌,1870年生。與祖輩不同的是,他上過幾年私塾,還在湘軍中當過幾年兵,很有些見識。毛順生善持家務又勤于勞作,很快就贖回了父親典當出去的田產,并新置了一些水田。他還在原有房基上十多間瓦房,這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“毛澤東故居”的樣子。
母親文七妹,原名文素勤,湘鄉縣唐家坨(后改為棠佳閣)人。文氏勤勞、勇敢、賢惠,遇有災荒之年,她總會送些米面給貧苦鄉鄰。后來,毛澤東在談到母親時說:“世界上共有三種人:損人利己的人,利己而不損人的人,可以損己而利人的人。我的母親就是這后一種人?!?/p>
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,他的這個習慣也是從童年時養成的。在私塾讀書的前兩年,他就從《三字經》讀起,漸至《百家姓》《論語》《孟子》《詩經》等經典。毛澤東讀書時特殊的習慣,那就是讀書從不讀出聲音來。當時的塾師鄒培春要給他“點書(圈點書籍)”,他說,您老人家不要點,省得費累。塾師說你特地來讀書,不點讀怎么行呢。毛澤東笑了笑說,您不要點,我都能背下來。先生這才知道原來自己沒有點的書,他也可以讀懂看會——好學的毛澤東一直在通過翻閱《康熙字典》自學。韶山毛澤東紀念館至今還保存著毛澤東小時候讀過的《詩經》和《論語》。
在讀完六年的私塾后,父親就讓毛澤東回鄉務農了。白天時,他同成年人一起在田間勞動,晚上替父親記賬。在繁忙的勞作之余,他抽出一切時間來讀書,不知疲倦地汲取著書籍帶來的力量和養分。童年的秉燭夜讀,養成了毛澤東一生手不釋卷的閱讀習慣。
有一天,一個問題突然跳入毛澤東的腦海中,令他困擾不已:中國傳統的小說主要人物大都是帝王將相或者才子佳人,極少見之有以農民為主角的。經過一番認真深入的思考,他終于想通了——原來這些小說頌揚的都是那些統治階層的人,他們是不必種地的。因此,主角的光環怎能落到這些辛勞的下層勞動人民的頭上呢?!
毛澤東與文家表兄文運昌最是相投。文運昌長毛澤東9歲,在毛澤東輟學務農時,正是他勸說表弟去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,又將自己早已讀過的《盛世危言》《新民叢報》等,推薦給表弟毛澤東。正是這兩本書刊,拓寬了少年毛澤東的視野,他后來說:“這些書刊我讀了又讀,直到可以背出來。那時我崇拜康有為和梁啟超,也非常感謝我的表兄,我當時認為他是進步的?!遍喿x這些進步書刊,再加上自己對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思考,更加堅定了少年毛澤東要為天下窮苦大眾謀福祉的決心。
和毛澤東的故事5
“親手干才算自己的勞動”
熊云,四川閬中人。1933年參加紅軍,曾任中央軍委機要科譯電員、華北特種兵新建工廠政委。1983年6月,我還在《星火燎原》任編輯時,聽他講了一段毛**在延安參加大生產時的親歷往事,至今記憶猶新。
1942年年底,轟轟烈烈的延安大生產運動開始后,毛**更忙了。他有個習慣,喜歡晚上辦公,有時一忙就是一個通宵。這樣,毛**的睡眠時間就越來越少了。大生產運動期間,他常常忙一晚,第二天下午照例還要和中央機關的同志們一塊去參加勞動。
那時,熊云在中央機要科當譯電員,他們跟**一塊住在棗園。棗園有一排窯洞,用兩道墻隔成了三個院,**住在北邊的院內,機要科住在中間的一個院里。
機要科的同志們見**工作那么忙,休息時間卻那樣少,很擔心他累壞了身體。趁**到地頭去的當兒,他們幾個機要員一合計,就搶著跑到**面前,提出幫他挖地。**慈祥地笑笑,望著他們這一幫十六七歲的小青年,擺手示意不讓他們幫助,并說:“你們挖的地,不算我的勞動,親手干才算自己的勞動?!?/p>
就這樣,毛**用了幾個下午的時間,親手挖了兩畝多地,并在地上澆了水,上了肥,種上了西紅柿、辣椒等蔬菜。綠油油的蔬菜、豐碩的果實綴在枝頭上,把棗園的后山坡裝點得更加美麗了。
中央機要科的同志們,望著這豐收的景象,十分感慨,因為在這塊土地上,灑下了毛**辛勤勞動的汗水!
和毛澤東的故事6
1952年,河北遵化西鋪村33歲的農民王國藩聯合村里最窮的23名農民成立了初級合作社。
在辦社之初,他們只能在業余時間上山砍柴,換錢買一些簡單的農具。社會上唯一的驢,還有1/4的使用權,屬于沒有入社的農民。
這家三條驢腿的窮棒子合作社,第二年發展到83戶,糧食畝產從100斤增長到了300多斤,王國藩合作社的名氣越來越大。
? ? 毛**知道這件事后,在1955年親自編寫的《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》里,說:“我看這就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?!?/p>
? ? 1955年,農業合作化運動進入了高潮??吹綆變|農民走向合會化道路,毛**很高興,甚至比1949年建國時還高興,因為他覺得這件事情使中國“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變化”。
1957年,王國藩被評為首屆全國勞動模范,受到毛**的10次接見,8次握手,成了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。
和毛澤東的故事相關文章:
★ 貝的故事課文原文
★ 誠信故事300字
★ 紅色小故事情景劇
★ 體育教育敘事故事
★ 黃繼光的故事
本文來源:http://www.2jpsf.com/meiwen/191439.html
文檔為doc格式